中健计量检测(广东)有限公司

第三方仪器计量检测机构  度世界标准  量天下公平  衡人类科学

华品计量

咨询热线400-6897-009

中健计量-以质优取信于客户,以服务竞争于对手

热搜关键词: 仪器校准 计量检测 计量校准 仪器校验

度量衡的历史与发展
来源: | 发布日期:2023-02-01

度量衡的源头来自山西省夏县禹王市。在古代,原始的度量衡与人体有关。“布手识尺,布指识寸”,“一只手满了,另一只手也满了”。这种衡量标准的缺点因人而异,在实践中把握它并不准确。直到夏朝,还没有真正的措施。

俗话说,没有规则不成方圆。

大禹受命于舜治水。由于没有统一的测量标准,很难完成大规模的测量和施工。然后,度量衡在河南省省会安义诞生。

《史记·夏本纪》说:“左为右,右为右,四时为右,开九州,开九州。

“准”是指确定平面的工具;“绳索”是测量直线的工具;“量规”是绘制或校正圆的工具;力矩是绘制或校正正方形的工具。据《史记·夏本纪》记载,“身为人,身为人”表示单位是在人体的基础上统一的,出现了最早的法定单位。这也是从长度得出的容量和重量,这是中国第一个基本数量。

据《汉书》记载,“三朝古记,度量衡法”。

在中国古代,度量衡与数学、物理学、天文学、法律、建筑和冶炼等科学技术的发展相互促进。

“度”的本意是延长手臂的长度,这是测量和推测。“直尺”基本上是测量物体直线度的工具。“规则”是指规则和条例。根据《说文解字》,“度是法律制度。”它意味着法律的程度。“量就是重量。”“规矩就是规矩。”“绳的本义就是绳子。它指的是墨线和墨斗。”《荀子赋》写道:“圆者中规,方者中矩。”

测量长度的仪器称为“度”,这是长度单位的名称。大禹治水时期是以人体的某一部位或某一动作命名的,如寸、近、足、丈、搜、长、人等。尺是长度的基本单位。在“没有规则,就不能形成正方形”中,“规则意味着:标准、标尺、规则、指南针和尺子”。

用于测量和计算体积的容器称为“数量”。计量器具是封建社会计量农产品数量的主要工具,因此容量计量最早,单位名称最复杂。

用来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称为“天平”(古代天平),重量单位为泰铢、两、金、军和石。在古代,配重的重量单位非常复杂。24铢是一两,16两是一斤,30斤是一军,第四军是一石。

度量衡包括长度、重量、体积、质量等。为了进一步固定度量衡,以小米为标准制作了一个能够产生固定音高的黄色时钟。黄色时钟的长度是其长度的标准数字。在黄色时钟上加上1200米,这是一个月的体积。在古代,长度和体积的单位大多是十进制的,而重量的单位则不是。1200小米是12泰铢,而24泰铢是一两,16两是一斤。《汉书》中的神秘解释是,24铢对应24个节气,16两对应四乘四的形象。

商周王朝多次改革度量衡。

春秋战国时期,大国和强国并肩而立,每个国家的大小都不尽相同。春秋中后期,楚国生产了一种小秤——木秤和铜环秤,用来称量金币。

中国历史博物馆有一个战国时期的青铜平衡杆,肩带扣,中间有一个穿线孔。在一侧,它显示了贯穿顶部和底部的十角线,在战国时期全长一英尺。形式不仅不同于天空稳定杆,也不同于比例尺。它可能是天平和杆秤之间的刻度。

统一六国后,秦始皇实行“石足一法,车一轨,书一文”(车一轨、书一文、币一形、度一足、权一重、行一德、重一法),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秦汉以后,这种规模开始流行。由铜或铁制成的秤称为“右”。为了统一秦国的度量衡,商鞅于公元前344年制作了一种标准的测量仪器。铜方刻有“16英寸,5英寸,1英寸”字样。

西汉末年,刘歆将秦汉时期的度量衡制度整理成文件,使其更加规范和有组织。后来,他被收入《汉书·律历》,成为最早的度量衡专著。这本书清楚地记录了每个单元的定义。例如,“英寸”是十行小米的长度,而“英寸”则是一英尺。即使在今天,十行小米的长度也约为2.3厘米,这正好是秦汉时期一英寸的长度。《汉书》记载:,“称右、衡、衡、重者,使其取右,取物体之重。道如底,使其见右,左手见右,右手见右。也在天上,而辅助机构,在考虑手指结构后,用气和气,故名于衡。“这种基于自然测量标准的方法非常先进,如《汉书》中所说的“一寸黄金重一磅”。

秦汉时期的统治者长约23厘米。南朝御史钱乐之根据当朝大小(今24.5厘米)铸造了张衡的天球。国家统一后,隋文帝下令统一度量衡。北面的尺子(长30厘米)被用作官员和人民的日常统治者,南面的尺蠖被用来测量冬至和夏至的日影。

唐宋时期,中国度量衡的发展越来越成熟。计量单位由“二、铢、雷、小米”的非十进制改为“二、钱、分、里、米”的十进制。宋代负责收集贡品的官员刘承嗣认为,普通木秤的测量精度仅精确到“钱”,远远不足以称量贵重物品,因此他在1044年至1007年间首次发明了第一种戥秤。

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制定了一项计划,以衡量和实施条例,并邀请国际商务局制造铂铱合金一次装置和镍钢合金二次装置,第二年制造并运回中国。

1928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了《度量衡法》,规定采用“通用公制”作为标准体系,临时建立“市制”作为过渡的辅助体系,即1米为3市米,1升为1市升,1公斤为2市斤。改革后,市政系统已经适应了人们的习惯,并且易于与公制转换,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实行市政制度。1984年,国务院发布命令,根据国际单位制(SI)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中选择一些非SI单位(以下简称法定单位)。自1991年1月1日起,法定单位成为中国唯一的法定计量单位。

1999年,第21届国际计量大会将5月20日定为“世界计量日”。

【本文标签】 度量衡的历史与发展

【责任编辑】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