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定和校准是计量仪器量值传递和溯源的两种方式。目前,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主要颁发计量器具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但是计量人员在工作中对两种证书的区别不是很清楚,往往将校准证书作为检定证书。下面小编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检定证书和校准证书的区别和联系。
检定证书和校准证书的区别和联系主要有以下五点:
1、不同的技术基础
《计量法》明确规定,计量检定必须严格按照计量检定规程和国家计量检定制度进行;进行计量校准时,应使用与校准项目相对应的现行有效的国家计量校准规范或相应的计量检定规程。在没有国家计量校准规范或相应的计量检定规程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符合根据国际、地区、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的校准需求的校准方法作为校准依据。
2、对测量结果有不同的判断结论
在计量器具检定过程中,检定结果应明确给出合格判断,即“合格”或“不合格”;然而,校准证书仅给出完整的校准数据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测量员应根据这些数据重新确认是否可以使用校准的测量仪器。
3、证书的有效期不同
计量检定应严格遵守计量检定规程,该规程明确规定了相应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因此检定机构出具的检定证书也会有明显的有效期标记。然而,校准证书给出了“建议下一次校准”的日期,并不表明证书的有效性。
4、 不同的法律效力
《计量法》规定,纳入国家强制性计量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纳入计量标准范围的计量标准器具和主要配套设备必须经过计量检定,其他计量器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送检或校准。这要求测量人员熟悉使用的测量仪器。否则,送检的计量器具应出具检定证书,但校准证书将被退回,这将对计量器具的测量结果产生很大影响。
5、 给出测量结果的不同方式
在检定工作中,根据JJF1104-2003《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编制规则》,作为参考标准的测量仪器的不确定度与被测仪器的最大允许误差之比应小于1:3。只要按照检定规程的要求进行检定,在评估被测仪器时就不能考虑参考标准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因此,验证证书中显示的是测量结果直接与规定限值进行比较,但不评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然而,校准证书仅给出了校准结果,并没有做出符合性声明。仪器是否满足测量性能要求应由用户根据校准结果和使用目的确定,这要求必须在校准证书中连同校准结果一起给出测量不确定度。事实上,CNAS CL01: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证标准》和JJF1069-2012《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评估规范》中的校准结果也需要这样做。
【本文标签】 检定证书和校准证书的区别和联系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