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准证书仅用于根据校准结果提供校准数据,不会给出“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如果校准证书包含“合格”或“不合格”字样,则应考虑其符合性。
仪器是否合格由企业判断。由于同一仪器在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的精度要求不同,企业可以将校准证书上显示的仪器误差与行业和领域的允许误差值进行比较。如果误差超过允许值,则表示不合格;如果在允许范围内,则表示合格。在收到校准证书后,我们还判断仪器是否合格。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是校准或修理“不合格”仪器,使其误差在公差范围内,从而确保产品质量。
如果被校准的仪器被判定为合格(严格来说,校准只能出示校准数据结果),建议的校准周期基本上为一年。如果这一年中仪器或设备出现异常,数值误差超出有效范围,我们该怎么办?首先需要一个完善的系统流程,校准结果仅对此次校准的仪器和设备有效。校准证书颁发后,我们还需要在实际工作和生产中对我们的量具进行日常盘点、自检、内部校准等手段。例如,我们可以比较常用的测量工具来确认误差的大小,从而确保我们检测到的产品的可靠性。为了测量工具的可追溯性,我们需要确认可疑或有缺陷的仪器和设备的最终维修。维护后,可由 第三方仪器计量校准或计量单位进行校准或验证,以颁发证书。
【本文标签】 有校准证书是否证明仪器合格
【责任编辑】